在這一輪興起的人工智能浪潮中,最為火熱、最頻繁地被人提起的落地行業莫過于安防了。在這個行業規模高達6000億元(中國)的龐大市場中,安防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領域。
而在目前融資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,不少安防企業選擇登陸新三板打開新的融資渠道。新三板作為連接企業上市和初創之間的橋梁,盡管進入門檻要比A股和美股市場低,但有勇氣登陸新三板的企業,無一不是為了沖刺A股做準備。這些企業也成為中國安防行業內第三梯隊中的中堅力量。
對此,億歐整理了截止2016年3月登陸新三板的102家(不完全統計)安防企業的數據,經過一年多的發展,億歐希望通過分析這些企業在2017年上半年的部分數據,幫助安防行業的從業者們更加清楚這一行業的地域特征、市場空間和發展狀況。
智能建筑、監控設備安防企業占半數
億歐對102家新三板安防企業進行行業類別的劃分,分為監控設備、其他安防設備、安防工程兼營產品、監控工程、智能交通工程、智能建筑工程六類。
其中智能建筑工程25家,包括邦正科技、智冠股份、云智科技等,主要業務包含通信網絡系統、信息網絡系統、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等。
監控設備24家,包括彩訊科技、科盾科技、佳信捷等,業務范圍包括前端設備和后端設備,前端設備由攝像機、監聽器、報警探測器等組成。
安防工程與產品17家,包括亞奧科技、銀利智能、麥馳物聯等,主要業務包括樓宇智能化、視頻監控、門禁考勤等。
監控工程8家,包括奧遠電子、欣智恒、新視野等,主要業務包括通過光纖、光端機、無線網橋等傳輸視頻信息進行監控等。
智能交通工程6家,包括中科通達、博安智能、竹林松大等,主要業務為道路交通控制系統、智能車輛系統等。
其他安防設備22家,包括德鑫物聯、求實智能、文達通等。
廣東安防企業居首位,上海僅有5家
在上表統計的102家企業中,位于廣東的有26家,包括圖衛科技、維冠視界、安聯銳視等,北京的有14家,包括正安維視、華成智云等,位于山東的有11家,包括華翼微、威爾數據等,位于浙江的有9家,另外江蘇、福建、安徽等也有部分安防企業登陸了新三板。
從地域情況來看,廣東的安防企業最多,遠超北京及其他省市。而上海的安防企業則較少,僅有5家。整體來看,除卻廣東、北京、山東等東部城市安防企業較為集中外,安徽、湖北、內蒙古等中部省份也有分布。
上半年營收增幅最大達到757.4%
上表依據102家新三板安防企業2017年上半年的營收增速進行了排序(部分停牌和摘牌企業,如聯誠科技、創想股份、東方信息、天智科技等僅發布了2016年全年的財報),其中增長最快的正視維安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了757.4%,競天科技、鴻合智能、華翼微、安澳智能等增長也都超過了200%。
而增長最快的前10家安防企業中,正安維視、圖衛科技、尚捷智能等7家均來自監控設備領域。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數據顯示,作為安防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,視頻監控產品占其比例在50%左右,2014-2016年期間,視頻監控在安防產品應用中的比例分別為47.06%、48.33%和50.63%。
但大部分安防企業實現營收增長的同時,也有許多企業處于負增長狀態,楚譽科技、立翔科技虧損達到80%以上。新三板安防企業營收的兩級分化較為明顯。
另外,值得注意的是截止目前,2016年新三板上活躍的102家安防企業中,有7家已經摘牌,另有12家企業因籌劃重大事項、存在不確定因素等正在停牌。而據億歐了解,目前停牌的微創光電擬在創業板上市,安聯銳視已在創業板上市。這也表明,部分企業已經從新三板向創業板轉移。
通過對這些新三板企業的分析,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安防行業依然在高速發展之中,但同時也有不少企業處于負增長。對于中小企業而言,新三板的成長空間更大,可以讓他們快一步走進資本市場。
但同時,新三板相對于創業板流動性較差,對投資者的門檻設定較高,掛牌后企業依舊需要保持良好的發展,定期向市場公開公司事項、積極募資。未來,這些新三板安防企業的發展究竟如何,還需我們繼續關注。
聯系人:劉經理
手 機:13821120119
郵 箱:vip@tjhx.com.cn
網 址:www.tjhx.com.cn
公 司:天津華信科技有限公司
地 址:天津市南開區科研西路金輝大廈3樓